《Google評論被惡意洗負評,我可以提告嗎?一篇搞懂網路評論的法律紅線!》

在這個什麼都先「看評論」的時代,
Google Maps、FB粉專、Dcard討論、PTT爆料、公評社團……
你辛苦經營的品牌、店家、醫師、律師、公司,只要被「惡意洗負評」,形象瞬間崩塌!

你可能已經懷疑:

「這些根本不是我的客戶,是競業惡搞吧?」
「根本沒發生過這些事,卻被亂編劇情貶低?」
「我可以檢舉嗎?我能提告嗎?平台會幫我處理嗎?」

一、評論是不是言論自由?

✅ 是,但有界線。

我國《憲法》保障言論自由,但同時也有《刑法》《民法》《個資法》等保護不實評論的受害者。

📌 換句話說:「可以評論,不代表可以亂講!」

二、惡意洗負評,可能觸犯哪些法律?

✅ 1. 誹謗罪(刑法第310條)
若評論內容虛構情節、公開指稱違法或道德瑕疵行為,可能構成誹謗

例如:「這家店老闆騙人、偷工減料」、「這律師會收錢不辦事」

👉 若能證明對方言論與事實不符,且造成社會觀感損害,可提刑事誹謗告訴。

✅ 2. 公然侮辱罪(刑法第309條)
若內容沒有明確事實、單純用貶低字眼辱罵(例如:垃圾店、超爛、爛爆了)

且屬公開散播,即可能構成公然侮辱罪

✅ 3. 民事名譽損害/營業損失求償(民法第184條)
可主張對方評論造成營收減少、商譽受損

請求金錢賠償(包含精神損失、訂單流失等)

📌 若評論集中在短時間內出現、帳號不具真實消費經驗,更可強化「惡意集體攻擊」的主張

三、你要怎麼蒐證與應對?

✅ Step 1:截圖所有評論內容
包含帳號、評論時間、IP區域(如能)、評論內容與星等
可錄影+截圖保留完整畫面

✅ Step 2:申請Google移除評論
Google可接受以下理由刪除評論:

評論與實際體驗無關

為競業惡意攻擊

重複洗版、違規帳號操作

👉 登入Google商家帳戶 → 回覆評論並申訴 → 若不成立仍可後續提告

✅ Step 3:提出警示或法律通知
可先寄出「存證信函/下架通知函」給可辨識身分的評論者
若屬競業、前員工,可主張意圖破壞商譽,進一步提告

四、如果是匿名評論者怎麼辦?

✅ 雖然Google顯示的是帳號,但透過法院可聲請「帳號真實身分調查」程序:

向法院聲請「假扣押/民刑事起訴」時

要求平台提供IP、登入紀錄、裝置資訊與註冊資料

檢調單位可依法調查追出真實身分

📌 記得保留時間點與具體評論內容,方便對照IP紀錄!

結語:評論自由,不等於可以惡意亂罵!
✅ 網路不是法外之地,評論也要負責任。
無論你是品牌、個人經營者還是專業提供者,都應勇敢主張商譽與名譽保護權利。

#OLAW #線上律師 #律師 #法律 #知識 #全台最大律師媒合平台#公開評論 #惡意負論

📢 OLAW 線上律師可協助你針對網路惡意評論進行證據保全、平台申訴、發律師函、提告誹謗或民事名譽損害賠償,讓你的聲譽不被虛假評論拖垮!

訂閱
通知關於
guest

0 留言
回饋意見
查看所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