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公司員工離職後,選擇創業原是常態,
但如果他是帶著你公司的客戶名單、技術資料、商業機密走出去,還用來接走你的客戶、打價格戰、甚至用你花時間與金錢打造出來的資源來對抗你,
你可能會氣得牙癢癢,也會問一句:

「我能提告他嗎?」

答案是——有可能可以,但必須符合特定條件與證據。

一、什麼情況下屬於「不當使用公司資料」?

員工不得擅自複製、外流、交付、攜帶公司商業機密或營運資訊,包含:
• 客戶資料
• 價格表、報價邏輯
• 生產或銷售流程
• 產品技術文件
• 合約內容
• 內部操作SOP 或CRM系統資料

如果這些資料在員工離職前後被複製、下載、傳給第三人、或自行使用來開業,
都可能構成違法行為,甚至會涉及背信罪或營業秘密侵害罪。

二、沒有簽保密條款還能提告嗎?

很多老闆會擔心:「我們沒簽保密協議,能告嗎?」

雖然簽訂保密協議能強化主張依據,
但即使沒有白紙黑字的契約,員工仍受誠信義務所規範,

也就是說,只要能證明:
• 他在職期間取得這些機密資訊
• 離職後明知故犯、用來從事競爭或洩露
• 導致公司損害或客戶流失

你仍然可以提出民事損害賠償,甚至提起刑事告訴。

三、我該怎麼蒐證?可以蒐集哪些資料?

如欲提出提告或求償,你可以著手蒐集以下資料作為佐證:
• 員工離職前後的Email紀錄、下載紀錄、通訊軟體訊息
• 離職員工開設的公司網站、社群平台、DM資料
• 客戶跳槽證明(客戶來信、轉單證據)
• 公司損失證明(營收下滑、客戶流失名單)

同時,可請IT部門協助追蹤內部資料下載紀錄,確保資料來源鏈完整。

四、我可以從哪幾個法律面向主張權利?

以下是常見的法律武器:
1. 營業秘密法
若資訊具備秘密性、經濟性與合理保密措施,則可主張營業秘密被侵害。
2. 侵權損害賠償
可請求離職員工賠償造成之營業損失。
3. 背信罪
員工利用職務機會背離公司信任,為自己或第三人謀利益。
4. 著作權法或專利法(視資料性質而定)
如果員工帶走的是設計圖、系統程式、技術文檔,也可能牽涉到智慧財產權爭議。

五、我能禁止對方創業嗎?競業條款怎麼用?

若員工與你簽有競業禁止條款,且條件合理,
離職後仍受此條款拘束,違反可主張違約賠償。

如果沒簽,原則上不能單純禁止創業,但仍可針對侵權與機密外流部分提告。

結語:提早防範勝過事後追訴

企業要避免這種「養老虎反咬人」的風險,
應從員工到職第一天起,就建立合約、保密與資料權限制度,
並做好離職交接與風險監控。

真的發生時,也別忍氣吞聲,立即諮詢律師保護你的權益。

OLAW 線上律師可協助你找到律師協助面對法律問題,避免公司心血成為別人的資本。立即諮詢!

#OLAW #線上律師 #找律師 #法律 #知識 #全台最大律師資訊平台 #保密協議 #資訊外洩

訂閱
通知關於
guest

0 留言
回饋意見
查看所有留言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