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簽訂合約或處理買賣協議時,你是否曾聽過一句話:「即使白紙黑字寫好了,只要違反『公序良俗』就無效」?
但到底什麼是「公序良俗」?為什麼明明雙方自願簽下的條款,法院卻可以說「不算數」?

🔹一、公序良俗是什麼?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的簡稱,是我國《民法》規定的法律原則:
「法律行為,違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無效。」
換句話說,即使你和對方都願意簽約,如果合約內容違反社會道德、公共利益或破壞社會基本價值,法院仍有權宣告無效。

🔹二、什麼情況會被認定違反公序良俗?
以下幾種常見例子,實務中經常被法院認定為「違反公序良俗」:

1. 逼迫婚姻或性關係的契約
如「若男方不結婚要賠100萬」、「若女方不與男方發生關係須退款」→ 明顯侵害人格自由,屬違法。

2. 賣身契或人格交換條款
如約定「工作20年不得離職否則賠償天價」或「將自己身體自由交由對方處置」,即使雙方同意也無效。

3. 幫助非法行為的合約
如簽訂協助逃漏稅、規避兵役、販賣毒品的契約,即使有報酬承諾,也不具法律效力。

4. 雙方為了掩蓋事實而故意設計虛偽契約
例如假買賣、假離婚等契約來規避政府規定,一經發現即屬無效。

🔹三、法律怎麼處理這種無效契約?

一旦法院認定契約違反公序良俗,該契約即「從頭到尾視為不存在」,也無法請求賠償或強制執行。
舉例:
某公司與藝人簽約,條款中約定「若離開公司,終身不得從事演藝工作」→ 被認定為違反職業自由與善良風俗,法院判決該條款無效。

✅ 專業提醒:
不是所有雙方自願簽署的內容都會受到法律保障。
在合約中加入過度限制自由、違反社會基本道德或意圖逃避法律的條文,即使再詳細、再多印章也可能全部無效!
建議在簽訂重要合約前,先請律師協助審閱,避免陷入看似合理卻違法的法律陷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OLAW 線上律師資訊平台可以協助你找到專業律師,審閱把關契約條款,保障自身權益不踩雷!
#OLAW #線上律師 #律師 #法律 #知識 #全台最大律師媒合平台 #契約 #公序良俗

訂閱
通知關於
guest

0 留言
回饋意見
查看所有留言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