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辛苦經營的品牌名稱,被競爭對手「借用」?只差一兩個字,卻讓客戶搞混、甚至跑錯店?
別急著忍耐,這其實涉及商標權、公司名稱與不正當競爭等法律保護機制。
✅ 一、這種情況可能觸犯什麼法律?
若他人註冊或使用極為相似的店名、商號,並造成市場混淆,法律上可能牽涉:
1. 《商標法》
禁止與他人知名商標或標識相同或近似,足以混淆大眾認知者。
👉 若你已註冊商標,對方使用近似名稱,可能構成侵權。
2. 《公平交易法》
對方若明知你的店名已有市場知名度,仍以「混淆目的」使用極相似名稱,則可構成違法。
✅ 二、沒有註冊商標怎麼辦?
即使你尚未註冊商標,但若店名已有一定知名度或使用年限,仍可透過以下方式主張權利:
-
蒐集證據證明你的品牌先使用(如開業時間、發票、行銷資料)
-
請求對方停止使用類似名稱(透過律師發函或提出調解/訴訟)
-
主張不正當競爭(由法院判斷是否足以誤導消費者)
✅ 三、如何主動保護自己?
✔ 1. 儘速註冊商標
防堵未來糾紛,避免被對方「反過來告你」。可登記「文字+圖樣」版。
✔ 2. 確保公司行號命名與登記
即使未註冊商標,也可憑公司登記名稱作為「使用在先」主張。
✔ 3. 若已遭遇抄襲情況,建議:
-
拍照或截圖保留證據(對方店名、Logo、招牌)
-
評估是否構成混淆、對品牌造成損害
-
尋求律師協助發出警告信函或啟動訴訟程序
📌 結語
品牌,是你苦心經營的資產,不容他人「蹭流量」。
若遇到名稱抄襲、混淆視聽的情形,千萬不要姑息,記得善用法律工具,正面出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若你也遇到類似困擾,歡迎透過 OLAW 線上律師資訊平台尋找專業律師協助,讓你的品牌被看見,也被保護!
#OLAW #線上律師 #找律師 #法律 #知識 #全台最大律師資訊平台 #抄襲 #混淆視聽
相關文章
【什麼?假執行原來是玩真的!!】
《在話題人物臉書下方激進留言真的不用負責嗎?》
《運用YouTube帶風向導致民眾認知偏差,造成商業損失,我們該如何是好?》
《因豪大雨淹水造成生計重大損失,我們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