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在工作中接觸到公司的內部資料嗎?
是否無意間轉傳群組、分享給朋友,事後卻才驚覺:「這樣算不算洩密?」
在法律上,「洩密」不只是職場規則問題,更可能涉及《刑法》的犯罪認定,一不小心就會惹上官司甚至入獄。
今天 OLAW 帶你一次了解——洩密罪怎麼定義、哪些情況會構成犯罪,以及你該如何避免不小心成為加害人。
一、洩密真的會被判刑嗎?
是的,在台灣,洩密行為有可能構成刑事犯罪。
依據《刑法》、《國家機密保護法》、《營業秘密法》等法律,若洩露的內容涉及國家機密、職務秘密、營業機密,就可能構成「洩密罪」或其他加重刑責。
常見三種洩密罪類型:
- 公務員洩漏國家秘密
- 洩漏職務上所知悉之秘密(不限身分)
- 洩漏營業秘密(如商業機密)
二、什麼情況會構成「洩密罪」?
不是所有「說出去的話」都會構成洩密。
法律上有幾個必要條件需同時成立,才會構成刑責:
✅【1】行為人「知道是秘密」
不是公開資訊,且你有意識到內容應該保密。
✅【2】內容本身具備「保密性」
例如:尚未公開的財報資料、客戶清單、尚未發布的產品設計、或政府機關內部政策草案。
✅【3】行為人「無正當理由地揭露」
例如轉傳、口頭告知、複製文件、拍照傳給外部人士等行為,都可能構成洩漏。
三、實務案例解析
案例一|公司員工將開發中專案資訊發給前同事
一名科技業工程師在Line上傳送公司尚未公開的產品原型圖給離職同事,該圖屬機密開發內容,後經舉報,公司提告違反《營業秘密法》。
✅法院認定該資訊為營業秘密,行為人主觀上有保密義務,構成刑事責任。
案例二|公務人員轉發內部公文給民間友人
某公部門職員將尚未公布之政策草案,以Email形式發送給外部團體供參考。主管機關調查後認定有違職務機密洩露。
✅雖無謀利,但仍違反《刑法》,構成洩密罪。
四、非公務員、非機密文件也可能觸法?
是的。
即使你不是政府人員,也不是在科技大公司,若你對應某職務具有「保密義務」,一樣可能觸法。
例如:
-
設計公司員工外流客戶設計圖
-
醫療助理散播患者病歷
-
教育工作者洩漏學生成績與家庭背景
這些都可能構成**《刑法》「非公務員洩密罪」**,依法仍可處刑。
五、如何避免「誤觸洩密紅線」?
🔒 請謹記這3個原則:
1️⃣ 不要任意轉傳未公開的工作資料(不論是Line、Email或口頭)
2️⃣ 辨識你職務中是否有明示或默示的保密責任
3️⃣ 遇到不確定是否能公開的資訊,先向主管或法務確認
結語:守住分寸,也是守住自由
洩密罪有時不是出於惡意,而是「無意之中」。
但在法律眼中,是否構成犯罪並不全然看動機,而是是否違反了保密義務與造成風險。
在資訊傳遞快速的時代,保密的邊界更模糊,也更容易誤觸法律紅線。
謹慎,是給自己最好的保障。
若你正面臨相關法律問題,建議尋求專業律師協助,釐清責任與對策。
OLAW 線上律師資訊平台可協助你找到律師協助,一同守護我們的權益!
#OLAW #線上律師 #律師 #法律 #知識 #全台最大律師資訊平台 #洩密罪
相關文章
《臉書緊急私訊通知帳號要被停權?是真的嗎?》
《什麼是「夫妻財產制」?》
《我變成人頭帳戶了,該怎麼辦?》
《越界建築怎麼辦?一篇搞懂地主與建物所有人雙方的法律處理途徑》
OLaw
全台最大 法律顧問資訊平台
律師找客戶,客戶找律師,就上OLaw平台!
快速找律師
⇀ ALL律師
服務 Service
⇀ 我是律師,成為平台會員
⇀ 我是公司,成為平台會員
⇀ 我是民眾,成為平台會員
歐恩森國際有限公司 VAT:93506905
WEB DESIGN:M45 UNIQUE
歐恩森國際有限公司VAT:93506905
服務條款
//
隱私權條款
service@olaw.com.tw
OLaw線上律師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WEB DESIGN:M45 UNIQUE
service@olaw.com.tw OLaw線上律師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