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走入婚姻,你不只是牽起對方的手,更是一同進入法律關係。
而這之中,最容易被忽略、卻影響深遠的,就是「夫妻財產制」。

不少人以為:「我們又沒錢,談什麼財產?」
但其實不論你是月薪三萬的小資族,還是年收百萬的創業者,
只要登記結婚那一刻起,你們的財產關係,就已經受到法律制度規範。

本篇帶你完整認識「夫妻財產制」的三種制度、常見誤解與實務影響,讓你在愛裡也不迷失保障自己。

✅ 一、什麼是夫妻財產制?

「夫妻財產制」是指法律對夫妻雙方在婚姻關係中財產的歸屬與管理方式所作的規定。
它決定了婚後賺的錢、買的房子、經營的生意,未來要怎麼分、怎麼管。

依照《民法》規定,夫妻財產制可分為三種:

  1. 法定財產制(預設值)

  2. 約定財產制(可另立契約)

  3. 共同財產制(已廢止,但仍有適用狀況)

🧩 二、三種夫妻財產制度比較

1. 法定財產制(預設制度)

📌 什麼意思?
結婚登記後雙方財產各自管理與使用。等婚姻結束(離婚或一方死亡)時,再就婚後所得財產進行剩餘財產分配

📌 關鍵詞:

  • 婚前財產 → 各自擁有

  • 婚後賺的錢 → 各自擁有,但離婚時要分一半「增值的部分」

  • 可排除「特有財產」(如繼承、賠償金等)

📌 實例:
小美婚後創業大成功,但先生育兒無收入。離婚時,小美要與先生平均分配婚後所得增加的財產差額。

2. 約定財產制(需公證)

📌 什麼意思?
雙方在結婚前或婚後「自行約定」財產制度,並須辦理公證。可以約定共同管理、單方管理、收入怎麼分配等方式。

📌 關鍵詞:

  • 必須明確寫出怎麼分、怎麼管

  • 沒有公證=約定無效

  • 可規避未來爭議,但需雙方誠實協商

📌 實例:
阿強與阿玲結婚前簽約定,婚後房產歸阿玲、收入各管各的,並由律師協助公證。即便離婚,也依合約走,不受法定制拘束。

3. 共同財產制

📌 什麼意思?
婚後所有財產(不管婚前婚後)都屬「共同財產」,除非能證明為個人特有。該制度已廢止,但部分舊婚姻仍適用。

📌 關鍵詞:

  • 偏向傳統「婚姻共同體」觀念

  • 現行新婚登記皆不適用,僅供特定情況參考

❓三個常見誤解,你也有嗎?

❌ 誤解一:「我們沒寫協議,應該就是什麼都一起吧?」

✏️ 正解:法律預設就是「法定財產制」,並不是「全部都一起」。每人財產各自管理,只是婚後財產會於離婚時分享。

❌ 誤解二:「對方沒收入,就不能分我婚後財產吧?」

✏️ 正解:即使對方在家照顧小孩、沒收入,只要婚姻關係中一方財產增加,離婚時還是要進行剩餘財產差額分配。

❌ 誤解三:「財產制只有離婚才會發生作用」

✏️ 正解:配偶過世也會適用財產制,會影響遺產分配比例與權利。規劃遺囑、信託時須一併考量。

🧭 該怎麼選擇適合我們的夫妻財產制度?

選擇最適合你們的財產制度,沒有標準答案。重點是誠實溝通+充分理解

  • 若雙方各自有經營事業,可考慮約定制,清楚切割責任與權益

  • 若收入懸殊、育兒分工明確,法定制提供基本保障

  • 若有特殊資產規劃(例如家族企業、房地產),建議諮詢律師量身設計契約

📌 結語

進入婚姻的那一刻,不只是一紙證書,更是一場法律與人生的交錯。
越早認識「夫妻財產制」,就能越早為自己與另一半創造公平、安心的關係基礎。
別讓「愛」在財產問題上受傷,從理解開始,就能多一層保障。

若你對夫妻財產制度、財產約定公證或婚後權益規劃有疑問,歡迎透過 OLAW 平台與專業律師諮詢!

#OLAW #線上律師 #律師 #法律 #知識 #全台最大律師資訊平台 #婚姻 #夫妻 #共有財產

訂閱
通知關於
guest

0 留言
回饋意見
查看所有留言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