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在新聞或社會案件裡聽到「過失傷害罪」,例如:
-
小孩在公園奔跑不慎撞倒長者導致骨折
-
機車騎士闖紅燈撞傷行人
-
飼主沒拴好狗繩導致他人受傷
這些情況常讓人好奇:「我不是故意的,為什麼還會犯法?」這正是「過失傷害罪」的重要關鍵:不是惡意,但卻疏忽導致他人受傷。
那麼,法律上到底怎麼定義「過失」?你我可能在什麼情況下不小心踩到紅線?
⚖️ 一、什麼是「過失」?不是故意,但也不是無辜
根據《刑法》規定:
「因過失而致人於傷害者,處以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
這裡的「過失」,法律上指的是:一個人原本可以避免傷害結果發生,但因為疏忽、沒盡注意義務,才導致他人受傷。
簡單說,過失=可以預見、可以避免,但你沒做到。
🔍 法律上的「過失」常見類型:
-
注意義務違反:沒注意就騎車、開門不看後方來車等
-
技能不足:未具備執行該行為所需專業或技術卻仍執行
-
管理失當:飼主未妥善看管寵物、家長疏於照顧孩童等
📖 二、用一個例子來理解過失傷害
舉個常見案例:
某日下班時間,甲先生開車經過一條繁忙的巷弄。因為趕時間,他邊開車邊看手機訊息,沒有注意前方路況,結果不慎撞上正在過馬路的行人乙,造成對方手部骨折。
此時法院會怎麼判斷?
✅ 甲先生不是故意撞人 → 不成立「故意傷害罪」
❗️但他明知車流與人潮多卻還低頭看手機 → 違反注意義務
⚖️ 所以成立「過失傷害罪」
這裡的關鍵不在於他有沒有惡意,而是他是否應該更謹慎,卻沒有做到。
📌 三、常見誤解:「不是故意的就沒事吧?」
很多人以為:「我又不是故意弄傷他,怎麼還會犯法?」
這就是「刑法上的過失」與「一般人的直覺」之間的落差。
在法律眼中,只要你有可歸責的疏失,就算你心裡沒有惡意,也一樣要負責任。特別是在人與人互動密集的環境中,你的行為可能影響他人安全,就必須盡到「合理注意義務」。
🧭 四、如何避免不小心踩到「過失傷害」的地雷?
法律不會處罰意外,但會處罰「可避免的意外」。以下是幾個日常自保提醒:
-
騎車、開車絕不滑手機
-
遛狗一定使用牽繩,並控制力道
-
公共場所行走盡量不奔跑,注意周圍環境
-
若從事專業行為(如醫療、工程、施工)須具備對應資格
每個人的日常舉止其實都與「他人安全」息息相關,我們不需要活得小心翼翼,但一定要對他人負責。
✅ 五、小結:過失,不是「小事」,也不等於「沒事」
過失傷害罪並不需要有惡意,只要你「本來可以避免傷害發生」,就可能觸法。
在快速生活節奏中,多一點「注意力」與「責任感」,不只保護自己,更是對他人最基本的尊重。
若你或親友正面臨過失傷害相關爭議,尋求專業律師的協助是最明智的選擇。
OLAW 線上律師資訊平台可協助你找到律師協助,一同守護我們的權益!
#OLAW #線上律師 #找律師 #法律 #知識 #全台最大律師資訊平台 #過失
相關文章
《在話題人物臉書下方激進留言真的不用負責嗎?》
《運用YouTube帶風向導致民眾認知偏差,造成商業損失,我們該如何是好?》
《因豪大雨淹水造成生計重大損失,我們該如何是好?》
《同事因選舉 投票 結果不符預期情緒失控不上班,造成公司營運損失,怎麼辦?》
OLaw
全台最大 法律顧問資訊平台
律師找客戶,客戶找律師,就上OLaw平台!
快速找律師
⇀ ALL律師
服務 Service
⇀ 我是律師,成為平台會員
⇀ 我是公司,成為平台會員
⇀ 我是民眾,成為平台會員
歐恩森國際有限公司 VAT:93506905
WEB DESIGN:M45 UNIQUE
歐恩森國際有限公司VAT:93506905
服務條款
//
隱私權條款
service@olaw.com.tw
OLaw線上律師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WEB DESIGN:M45 UNIQUE
service@olaw.com.tw OLaw線上律師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