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涉詐欺或博弈案件,會怎樣?一次搞懂法律後果與職涯風險》

在新聞中,我們偶爾會看到公務員涉入詐騙集團或參與地下博弈的消息,這樣的事件不只引發社會震撼,更讓當事人可能面臨職涯與人生的雙重毀滅。那麼,**當一位公務員被捲入詐欺或博弈犯罪時,究竟會有哪些法律與行政責任?是否還能繼續任職?又會被怎麼處分?**這篇文章一次帶你搞懂關鍵風險與法律後果。

🔹一、公務員涉案=雙重責任:刑責 + 公務懲處

當一般人犯下刑事犯罪時,須承擔的是法律責任,但若你是「公務員身分」,除了刑法制裁之外,還可能面臨懲戒法與行政責任。

【法律面】

  1. 涉嫌詐欺罪,依《刑法》: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使人陷於錯誤,交付財物者,處以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罰金。

  2. 參與地下賭博(開設、介紹、賭資管理等),依《刑法》,最重可處以有期徒刑。

  3. 若涉及《洗錢防制法》或《組織犯罪防制條例》,將加重處罰。

【行政/懲戒面】

依《公務人員懲戒法》,若行為違法、失職或損害公務信譽,經有關機關移送懲戒,可能面臨:

  • 撤職(喪失公務員資格)

  • 休職(停職不給薪)

  • 降級、記過

  • 剝奪退休金(情節重大時)

🔹二、即使未判刑,也可能先停職!

根據《公務人員任用法》,只要涉及刑案或重大失職,就有可能被先行「停職」調查,視情節不同採:

  • 自願請調、停職(行政處分)

  • 機關主動送懲戒委員會審理

  • 調職至非機要或低敏感職務

這代表,即使尚未法院定讞,只要初步認定涉及失德行為,就足以影響職涯安排。

🔹三、實務案例:有紀錄就難轉調、升遷停擺

有些人以為「只要沒被判刑就沒事」,但實務上,許多政府機關會將「曾涉案事實」納入內部考核與升遷審查,特別是:

  • 擔任財務、人事、採購等敏感職務

  • 有申請派駐國外、調升簡任等需求

  • 需通過「公務人員考核評鑑」關卡

一旦有疑似參與博弈平台、轉帳洗錢、或協助詐團設計話術等行為紀錄,即使不起訴,後續職涯也會受到嚴重陰影。

🔹四、公務員最常誤觸的三種情境

許多案件其實不是「主動犯罪」,而是不知不覺捲入。以下是三個常見風險情境:

1. 幫朋友轉帳,卻變成車手人頭?

朋友說「幫忙收款後轉帳給我」,沒想到帳戶被警方鎖定。即使不知情,仍可能因「幫助詐欺」而被連坐處分。

2. 參與賭博網站投資,竟是非法博弈?

以「投資回報」、「開盤下注系統」等為名,實則是賭博平台。即使只是會員身分,也可能被追訴。

3. 提供職場人脈、開後門資料

協助提供其他機關資料給犯罪集團、或濫用職務協助查詢,則可能構成「洩密罪」或「圖利罪」,處罰更重。

🔹五、如何自保?三大建議給公務員

  1. 凡事書面保留,不輕信親友代辦金流或身份借用要求

  2. 定期自查自己身邊人際關係與網路使用行為

  3. 涉案後立即尋求律師協助,降低行政與刑責風險

🟦結語:法律之外,更關乎信任與職涯的全面崩塌

對公務員來說,「信譽」就是最核心的資本。一旦被冠上涉詐欺或博弈案件的紀錄,不僅可能丟掉工作,連後續調職、升遷、轉職都將處處碰壁。若你或你身邊的公職朋友正遇到此類問題,請務必儘早尋求律師協助,別讓人生積累一夕成空。

歡迎轉給正在公職服務的朋友,讓大家更了解風險所在。
若有更多個案想進一步釐清,也可以透過 OLAW 找到適合的律師提供協助。

OLAW 線上律師資訊平台可協助你找到律師協助,一同守護我們的權益!

#OLAW #線上律師 #找律師 #法律 #知識 #全台最大律師資訊平台 #公職人員 #博弈 #詐欺

訂閱
通知關於
guest

0 留言
回饋意見
查看所有留言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