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手段逼迫放棄繼承,小心踩到法律底線!》

長輩過世後,原本以為家人會好好坐下來討論遺產分配,
沒想到卻變成一場家族權力戰——
「你沒照顧爸,這房子憑什麼也有你份?」
「你如果敢堅持繼承,我就不再認你這個弟弟。」
「我們請律師了,你最好自己知難而退。」
這種想透過情緒勒索、恐嚇或排擠的方式逼親人放棄繼承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
但你知道嗎?這樣的「逼迫」,很可能已經踩到法律紅線,甚至構成犯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放棄繼承,是一項法律行為,必須出於自由意志
根據《民法》規定,繼承人有選擇「接受」、「拋棄」或「限定繼承」的權利。
其中,放棄繼承必須是繼承人主動向法院聲請,且在法律上必須是自由決定、無被脅迫或誤導情況下的意願表達。
如果這個放棄是因為被脅迫、誘騙、壓力或不實資訊影響,那麼:
• 有可能構成「意思表示不成立」或「可撤銷」
• 更嚴重者,相關施壓者可能觸犯刑事責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哪些行為已經構成「逼迫放棄繼承」的法律風險?
1. 以斷絕親情相逼,長期情緒勒索
例如:「你再不簽放棄,我們全家都跟你斷絕關係。」
這種操縱情緒的話術雖不構成明確威脅,但若加上其他手段,可能構成法律爭議。
2. 惡意隱瞞遺產內容,讓人做出錯誤決定
例如故意隱瞞某筆土地或股票,讓繼承人以為「沒什麼可繼承的」,從而拋棄繼承。
這類行為可構成詐欺,日後也可能成為訴訟爭點。
3. 假冒律師或利用法律術語恐嚇
如:「這筆遺產有欠債,你繼承會負債一輩子。你最好趕快簽放棄書。」
如果言詞有誤導或刻意使人誤信法律風險,可能構成詐術或欺瞞。
4. 強迫、恐嚇或威脅行為
例如限制人身自由、言語威脅、跟監等行為,嚴重者可構成強制罪、恐嚇危害安全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果你是被逼迫的繼承人,怎麼自保?
第一,保持冷靜,切勿衝動簽署任何放棄文件,尤其是在不清楚遺產總額、債務狀況、自己權益的情況下。
第二,可先查明遺產清單與負債狀況,評估是否有限定繼承的選項。
第三,收集對方逼迫、威脅的證據,如LINE對話、語音、見證人陳述等,日後可作為撤銷放棄、或反制之用。
第四,盡早諮詢律師,評估是否能提出「意思表示撤銷」或民事/刑事訴訟保障自身權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專業提醒:
很多人誤以為「家務事不需要律師」、「簽個字就算了」,
但要注意!一旦放棄繼承,你將永久喪失法律權利,無法後悔,也無法主張回來。
如果你是在極大的壓力下簽下放棄聲請,
請不要猶豫,盡快透過法律程序來確認你是否能主張「意思表示不自由」,依法撤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正處於遺產爭議或被迫放棄繼承的壓力中,
OLAW 將協助你尋找專精繼承與家事法的律師,一起守住你該有的權益。
#OLAW #線上律師 #找律師 #法律 #知識 #全台最大律師資訊平台 #繼承 #遺產

訂閱
通知關於
guest

0 留言
回饋意見
查看所有留言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