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提供場地給某主辦單位舉辦活動,當初雙方明明說好只作「品牌展示」或「講座交流」,結果活動現場卻變成強迫銷售、情緒操控,甚至有洗腦式喊口號、限制進出等手法,導致來賓向你店家投訴,還在網路留下負評,讓你一夕之間商譽受損。

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店家有辦法追究責任、要求賠償,甚至防止對方繼續濫用場地嗎?

🔍法律解析:這是「契約違反」+「侵權行為」

1️⃣ 違反租借契約內容
場地租借,通常會以書面或口頭約定使用目的。如果雙方原先約定「非營利活動」、「展示交流」、「禁止銷售行為」,但主辦方違反,便構成「契約違反」。

你可以主張主辦方未依原定約定使用場地,造成你損失(如商譽、顧客信任、甚至退場損失),依法要求:

  • 終止契約

  • 求償金錢損害

  • 要求對方公開澄清或撤銷不實言論

2️⃣ 侵害商譽或營業信譽
如果主辦方行為導致店家名稱被拖下水,例如:

  • 客人誤以為你與詐騙集團有關

  • 有人拍影片、上傳社群抹黑你品牌

  • 客訴淹沒 Google 評價

這些都可能構成民法上的「人格權侵害」、「名譽權損害」或商業上的「營業妨害」,你有權主張:

  • 停止侵害(如要求對方撤文、道歉)

  • 要求賠償

  • 請求法院核發假處分(緊急禁止行為)

✍️建議處理步驟

📌1. 立即蒐證

  • 拍攝現場活動畫面

  • 截圖主辦方活動文宣、對外說詞

  • 留存客人投訴紀錄與評論內容

  • 尋找租借合約、對話紀錄等作為違約證據

📌2. 正式聲明撇清關係

  • 可透過官網、社群發出聲明:此為外部團隊活動,與店家無關,對不當行為不知情、不贊同。

  • 必要時發律師函警告主辦單位,不得再提及或綁定你品牌。

📌3. 評估提告或求償

  • 若商譽重大受損,可考慮提起民事訴訟

  • 可向律師諮詢是否可構成詐欺或營業妨害,進而報警或提起刑事告訴

  • 若日後仍有類似情況,建議合約加入明確的「禁止行銷活動條款」與「損害賠償約定金條款」

⚖️法律小叮嚀

場地租借,不僅是空間交易,也關乎品牌聲譽連結。若主辦方擅自更改活動性質、導致觀感不佳,已超越單純租借關係,可能構成違約或侵權。

為避免再次中槍,建議店家未來:

  • 所有租借活動須書面簽署合約並詳細列明用途

  • 加註「若活動涉及銷售、情緒操控、違反法令,店家可隨時終止活動且不退費」

  • 儲備一位合作律師,即時應對法律爭議

✅結語

你用心經營品牌、打造場域,卻被不肖活動拖下水,實在令人憤怒。但法律就在這裡保護你,只要蒐證清楚、態度堅定,就有機會要回公道。

若你也遇到類似問題,或想預防未來爭議,歡迎透過 OLAW 線上律師資訊平台可以協助您尋找合適律師!一同守護聲譽!

#OLAW #線上律師 #找律師 #法律 #知識 #全台最大律師資訊平台 #場地租借 #違反契約 #毀損聲譽

訂閱
通知關於
guest

0 留言
回饋意見
查看所有留言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