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曾在 YouTube、TikTok 或 IG 上看過這些影片:
• 把知名YouTuber的影片剪成10分鐘濃縮精華,自己加旁白解說
• 拿電影片段講劇情、說觀點、甚至改寫結局
• 針對一段訪談影片做評論、附上個人見解或觀察
這種「以解說方式進行二創」的影片,到底會不會構成侵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所謂「講解影片」,到底做了什麼?
講解類影片通常包括以下幾種形式:
1. 擷取原始影片片段(視覺或聲音)
2. 加入自己的旁白、評論、觀點
3. 有時會剪輯、濃縮原片段、混剪搭配圖片或字幕
看起來有「自己講解、分析」的成分,但若核心素材來自他人,仍可能觸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法律上的核心問題是:「你用了多少?改變了什麼?」
✅ 以著作權法角度判斷,會涉及以下幾點:
❶ 是否為「重製」或「改作」行為?
只要你擷取原影片片段(不管幾秒),就可能構成「重製」行為。
若你重新剪輯、添加字幕、旁白,則可能構成「改作」他人著作。
→ 這些行為在原則上都需要取得授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❷ 是否能構成「合理使用」的例外?
最常見於:
• 教學用途
• 新聞報導
• 評論、評論、諷刺性使用
• 不影響原著市場價值
• 使用比例少、有原創評論成分
重點在於:是否真的「以評論為主、素材為輔」,且不構成損害原作的市場利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判例怎麼說?以實務標準來看:
法院判斷「合理使用」會考慮以下因素:
1. 使用目的與性質(是否為教育、評論、非營利)
2. 使用的比例與實質內容(用了多少?是否使用原作精華?)
3. 是否影響原著市場與價值(會讓觀眾不再去看原作嗎?)
4. 是否具有足夠的創意或評論成分?
📌 如果你只是重述劇情、畫面,評論不深、不構成轉化性創作,就很難被認定為合理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怎樣才比較安全?
若你想做講解影片,又想避開侵權疑慮,建議:
• 盡量少用畫面原片段,改用截圖、縮圖、動畫重現替代
• 多加評論與分析觀點,不是單純轉述劇情或畫面
• 不要使用整段精彩片段或結尾(例如電影高潮結局)
• 附註來源與版權聲明,但這「不是授權」,只是誠意
若內容有商業用途(接業配、開營利廣告等),建議取得影片原創者授權才最保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結:
講解影片不是免死金牌,不是加上旁白就不侵權。
你做的不是「評論」,而是「轉載+輕度包裝」,那法律仍會視為侵權行為。
除非你具有高度評論性、轉化性、非營利目的與低比例使用,才有機會適用合理使用原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創作者、剪輯師、影評人,想確認哪些使用行為不會踩線,OLAW 線上律師資訊平台可協助你找到律師協助,一同守護我們的權益! 替你的創作保駕護航!
#OLAW #線上律師 #找律師 #法律 #知識 #全台最大律師資訊平台
相關文章
《在話題人物臉書下方激進留言真的不用負責嗎?》
《運用YouTube帶風向導致民眾認知偏差,造成商業損失,我們該如何是好?》
《因豪大雨淹水造成生計重大損失,我們該如何是好?》
《同事因選舉 投票 結果不符預期情緒失控不上班,造成公司營運損失,怎麼辦?》
OLaw
全台最大 法律顧問資訊平台
律師找客戶,客戶找律師,就上OLaw平台!
快速找律師
⇀ ALL律師
服務 Service
⇀ 我是律師,成為平台會員
⇀ 我是公司,成為平台會員
⇀ 我是民眾,成為平台會員
歐恩森國際有限公司 VAT:93506905
WEB DESIGN:M45 UNIQUE
歐恩森國際有限公司VAT:93506905
服務條款
//
隱私權條款
service@olaw.com.tw
OLaw線上律師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WEB DESIGN:M45 UNIQUE
service@olaw.com.tw OLaw線上律師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