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傳也可能犯法?不小心傳了假消息會負刑事責任嗎?》

在群組裡、朋友間、社群平台上,
你可能只是看到一則「驚人消息」,順手一轉,
卻沒想到,這個動作可能讓你觸犯法律、被提告、甚至吃上官司。

你可能會問:

「我只是轉傳,又不是造謠,真的要負責嗎?」
「什麼樣的假消息轉傳會觸犯刑法?」

一、單純轉傳假消息,真的會犯法嗎?

✅ 如果轉傳內容涉及「特定法律禁止傳播的不實資訊」,即可能觸法!
✅ 即使不是故意捏造,只要「主觀有過失」(例如:沒查證就散布),仍可能負責!

換句話說:

不是只有「編故事的人」才違法,隨手轉傳者也有法律風險!

二、常見可能觸犯的法律條文有哪些?

✅ 1. 散布不實罪
例如轉傳「某品牌飲料喝了會致癌」、「某保健品含有毒成分」之類的假訊息,
即使沒有惡意,只要造成社會恐慌或市場動盪,就可能構成犯罪。

👉 最高可處以有期徒刑、拘役或科罰金。

✅ 2. 煽惑他人犯罪或違法
例如轉傳「拒繳稅金有秘訣」之類教唆違法行為的訊息,
若導致他人真的去實施違法行為,轉傳者也可能被追究責任。

✅ 3. 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
如果轉傳「即將封城搶糧」、「某地疫情失控」這類嚴重影響社會安定的謠言,
即使是善意提醒,仍可能依社維法被開罰。

👉 最重可處拘留或新台幣3萬元以下罰鍰。

✅ 4. 特殊時期特別法規(如《傳染病防治法》)
例如在疫情期間,散布不實疫情資訊,
依《傳染病防治法》,可被處以罰款!

三、法院如何認定「過失」?

法律上判斷是否該負責,會看:

✅ 你有沒有基本的查證義務?
✅ 這則訊息是否明顯可疑(太聳動、來源不明、用語誇張)?
✅ 你轉傳的對象是私人小圈子,還是公開平台?
✅ 你轉傳的內容是否造成社會混亂、特定人的名譽受損?

如果你明知可能不實,仍轉傳到公眾平台或大規模散佈,
責任就會比較重。

四、要怎麼避免誤觸法律?

給你5個實用自保原則:

🔹 先查證再轉傳(透過官方網站、新聞媒體、165防詐)
🔹 不轉傳未經證實的驚悚、醫療、疫情、金融消息
🔹 發現自己誤傳,立即刪除、澄清、道歉
🔹 不為求點閱或吸引關注而刻意誇大、加工訊息
🔹 群組內提醒他人「未經查證消息請勿轉傳」

五、結語:善意不能當作違法的免責理由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
一秒鐘的手滑,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轉傳是你的自由,
但每一次按下「分享」之前,
也請記得——這同時也是你的責任。

OLAW 線上律師可協助你找到律師協助面對法律問題,讓你在資訊時代安心使用社群媒體!

#OLAW #線上律師 #找律師 #法律 #知識 #全台最大律師資訊平台 #資訊轉傳 #貼文分享 #假消息

 

訂閱
通知關於
guest

0 留言
回饋意見
查看所有留言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