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曾在住戶群組、社區LINE群或臉書社團看到,有人因為不滿某戶鄰居亂停車或製造噪音,直接「公告」對方的車牌、樓層、甚至姓氏與行為細節,試圖讓其他住戶共同譴責。
這樣的行為,看似是「自力救濟」,但其實可能已經觸法。
一、公布「車牌號碼」與「居住資訊」是否涉及個資法?
凡是可以識別個人身分的資訊,都屬於個資範疇。
車牌號碼雖然是屬於車輛資訊,但若搭配社區、樓層資訊後能指向特定個人,就可能觸犯個資法。
根據法務部與監察院見解,若「未經同意」即公開他人車牌與住址資料,有可能構成不當蒐集與利用個資,尤其是在社群平台或開放型社區論壇。
二、還可能觸犯哪些法律?
✅ 公然侮辱
若在社群公開發言中,對特定住戶進行情緒性指控或羞辱字眼,即可能構成刑事犯罪。
✅ 誹謗
即使內容屬實,若散布於公眾平台,且目的非為公共利益,有機會成立誹謗罪。
✅ 妨害秘密
若所公布資訊涉及「住戶未公開的生活資訊」,例如隱私行為或與身份直接相關者,則可能構成侵害隱私。
三、那遇到鄰居亂停車或違規怎麼辦才合法?
建議你透過以下管道:
通知社區管委會或管理員介入協調。
拍照保留證據,但僅供管理單位或警察處理,避免散布。
若涉及違規或刑事行為(如佔用消防通道),可直接報警。
四、公開揭露資訊的「安全界線」在哪?
你可以:
表達不滿:「近期社區有車輛亂停」。
強調行為:「提醒車主勿佔用紅線」。
但避免出現:
特定車牌與住戶姓名。
主觀指控與羞辱用語。
社區不是法庭,人人都有隱私權。即使再氣,也不該讓自己成為觸法的一方。
如果你已被人公開揭露資訊、導致困擾或名譽受損,建議儘快蒐證並尋求律師協助提起訴訟。
OLAW 線上律師可協助你找到律師協助面對法律問題,讓你的權益不再默默受害。
#OLAW #線上律師 #找律師 #法律 #知識 #全台最大律師資訊平台#隱私權
相關文章
【什麼?假執行原來是玩真的!!】
《在話題人物臉書下方激進留言真的不用負責嗎?》
《運用YouTube帶風向導致民眾認知偏差,造成商業損失,我們該如何是好?》
《因豪大雨淹水造成生計重大損失,我們該如何是好?》